基本职能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机构类型 事业单位
机构地址 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中科院南古所
机构职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为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学研究所 ,被誉为“世界三大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本所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其中13位科学家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选举委员和通讯委员等职。 本所致力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传播工作。拥有一个面向国内外、开放流动、装备现代化的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开展古植物学与孢粉学、微体古生物学和古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基础研究部,拥有一个国内外科学家广泛利用的古生物模式标本馆和一个收藏较为齐全的古生物学专业图书馆,拥有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科普杂志《生物进化》和网络科普平台“化石网”。主办《古生物学报》、《地层学杂志》、《微体古生物学报》和《Palaeoworld》等四个专业期刊和若干其它学术刊物。本所设硕士、博士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动站,面向国内外培养未来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高级专业人才。建立了学科交叉领域--分子古生物学和地球生物学等,以拓展学科前沿和前瞻性学术方向。近年来,本所在早期生命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辐射、灭绝与复苏、全球界线层型、早期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等领域获得了一系列国际著名的研究成果。例如,“六亿年前最早的地衣化石(Science,2005)”、“前寒武纪两侧对称动物演化的证据(Science,2006)”以及“6.32亿年前动物休眠卵化石(Nature,2007)”等重大发现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阐明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其复苏模式和原因”(与中国地质大学共同完成)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与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合作)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寒武系和奥陶系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及年代地层划分”和“中国的乐平统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分别获得2002年度、2008年度和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本所的创新总目标为充分利用我国古生物与地层资源的特色,本所人才和学术优势,联合其他学科和单位,开展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我为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力争在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前沿领域,以及全球重大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理论探讨中,做出若干独创性和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为全民科学普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上名称信息
网站名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电子标识编号 CA330000000604716880001
标识发放单位
发放单位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发放时间 2015-02-15
仿冒网站举报方式
  • 仿冒网站电话举报
    010-69001234